花園村:村規民約讓鄉村更和美
花園村:村規民約讓鄉村更和美
一村之美,始于文明。如今,花園村村規民約不僅寫在公告欄上,更融入了村民的心里。接地氣的村規民約,“約”出群眾生活幸福感。一條條關于黨員干部如何帶頭、村民社員如何參與治理、如何做好垃圾分類等內容的村規民約,在基層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,讓人們抬頭學知識、低頭受教育,涵養了文明鄉風、良好家風、淳樸民風,在青山綠水間鋪展開村美民富、文明和諧的和美鄉村畫卷。
黨員帶頭 聚合干群力量
“怎么愛護村莊環境”“本村村民與外來人員發生矛盾時如何處理”“婚喪嫁娶該怎么辦”……這些問題在過去看來是“麻煩事”,現在都在花園村村規民約里寫得清清楚楚。從社會治安到村風民俗,花園村薄薄5頁的村規民約中,凝聚著全體村民對價值認知和行為規范的共識。
早在20世紀90年代,花園村就頗具前瞻性地制定了村規民約。“當時我們村各項事業蒸蒸日上,隨之而來的是矛盾和糾紛,為了在處理時有理可依、有據可查,村規民約應運而生。”花園聯合黨委書記、花園村黨委書記、花園集團董事長邵欽祥介紹,他們根據村里實際,在充分聽取意見的基礎上,將村民反映最多、要求最迫切、思想認識比較統一的事情,制定成可操作性強的村規民約,充分體現了村規民約“從群眾中來”的獨特性。
為鞏固好村規民約集中修訂成果,花園村鼓勵和引導各黨支部、黨員干部以身作則、率先垂范,積極參與移風易俗、弘揚新風。“在群眾心中,黨員就是一面旗幟、一個標桿。實踐證明,說一千道一萬,不如黨員帶頭干。”家住花園村南山小區的村老干部郭鳴鹿感慨道。
2004年10月,南山并入花園村后實施舊村改造,當時有的村民不配合。見狀,郭鳴鹿主動拆掉了自家房子,還拆了可以賺錢的木線廠棚,一年損失幾十萬元。“舊村改造是為了大家更好地發展,小家這點損失算不上什么。”郭鳴鹿的這句話,讓一些不配合的村民簽字同意拆除,最終,該村一個月內就辦妥了舊村改造涉及的拆房及遷墳等工作。
花園村發展的過程中,黨員干部與群眾之間漸漸有了默契,從“被動觀望”到“主動參與”,村規民約的執行也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。
矛盾調解 維護群眾利益
村規民約從群眾中來,自然也要運用到群眾中去。
在花園大道上,“中國共富第一村”幾個大字很是醒目。這塊招牌是花園人自力更生的標志,他們從一家小小的蠟燭廠起家,發展到現在,村里有3000多家個私工商戶和數十家高新企業。企業多了,外來人口不斷涌入,矛盾摩擦自然免不了,“成長的煩惱”如何解決?答案藏在村規民約中。
“花園村黨委、村委會要成為群眾最近的‘消防隊’,及時處置、化解糾紛。本村村民與外來人員發生糾紛時,首先處理本村村民;村里黨員干部與村民發生糾紛時,首先處理黨員干部。”花園村黨委副書記郭進武介紹,花園村還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矛盾糾紛從受理、調處到歸檔等一套規范程序,并建起“小事一天內解決、大事三天內解決”的治理機制,確保矛盾糾紛在村內部得到及時有效化解。
此前,環龍小區一對兄弟來到花園村大樓內的“邵欽祥工作室”,請邵欽祥主持公道,為他們分家析產。每天清晨上班前,邵欽祥只要不出差,都會準時在這里,處理家庭糾紛、鄰里矛盾和勞動爭議等。
大樓門前,一支隊伍正在巡邏,這是花園村的社會綜治管理小組,下設包含外來人口工作領導小組、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領導小組等,共300多人,主要負責維護社會治安、調解矛盾糾紛、處置突發事件等。
截至目前,花園村常住人口超過6.5萬,外來人口5萬多。憑借一紙公約和治理“良方”,花園村僅憑30多名村干部“治村”,治理效果顯著,實現40多年“矛盾不上交、糾紛不出村、選舉不拉票、村民零上訪”。
與時俱進 掀起文明風尚
村規民約也并非一成不變。隨著花園村的不斷發展,村規民約30多年來屢經修改。目前主要包含社會治安、共同富裕、村風民俗、五水共治和違反村規民約的處理原則等內容,其中,一條關于花園村嚴禁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再一次體現了該村的“前瞻性”。
作為全國文明村、中國十大名村、中國十大優秀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,花園村先行一步作好表率。2017年1月,花園村向農戶、企業、個體工商戶、外來居住人員以及花園集團下屬各企業等發布《關于禁燃禁放煙花爆竹的公告》,規定除特殊情況外全村行政所轄區域內2017年1月16日起禁燃禁放煙花爆竹。隨后,這條規定被寫入村規民約。
為使轄區群眾更好地支持該項規定,花園村鼓勵黨員干部帶頭樹新風,在自覺率先不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的同時,引導帶動周邊群眾積極響應,同時積極開展宣傳教育,利用花園黨校、花園大學、《花園新聞》、“東陽花園村”微信公眾號以及公告欄等平臺,宣傳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的危害性。
據悉,在上級政府發出全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通告前,花園村已率先禁燃禁放煙花爆竹,展現了花園村對環保和社會文明建設的積極態度與決心。而這背后,不僅僅是村規民約的簡單規定,更是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和向往。
從村風民俗到環境保護,從社會治安到共同富裕,村規民約的不斷修訂和完善,正是花園村與時俱進、自我革新的生動體現。在花園村這片熱土上,村規民約如同一盞明燈,照亮著前行的道路,引領村民共同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。